OpenAI 皇太子遇小麻烦,GPT-5 发布推迟,草莓新模型将替补上场

aixo 2024-08-30 00:07:49
大模型 2024-08-30 00:07:49

在AI实验田,同样有无数颗种子被播撒。

如何确保押中“好种子”?微软的策略是:花钱买,广撒网。这也意味着,只有一个“皇阿玛”微软,但微软却可以有许多个“好阿哥”。

最近,“皇太子”遇到了小麻烦。

一边是闪亮产品“姗姗来迟”。

市场曾预测GPT-5可能在2023年底或2024年夏季发布。但确认,今年10月的开发者大会将专注开发者社区互动和API更新,期间不会发布GPT-5。首席技术官Mira 透露,GPT-5发布时间将推迟至2025年底或2026年初。

即将“替补”上场的是“草莓”(原Q*)新模型。这两天传出消息,该模型最早于今秋发布。称,“草莓”可以解决以前从未见过的数学问题,并帮助改进即将推出的“猎户座”(Orion)大语言模型。

一边是宫斗余波“众叛亲离”。继前首席科学家Ilya 离开,“架构师”John 转投,总裁兼联创Greg 宣布“长期休假”。最初11位联创如今仅存两席,高层已成空壳。

这两天,BI爆料玩起了“抓内鬼”游戏:公司雇佣技术内部风险调查员联手人事部门,旨在扫清内部“可疑活动”。

此举难道与加州AI安全法案SB-1047有关?该法案规定“如果员工向加州总检察长披露有关不安全AI模型的信息,法案会对举报人进行保护。”

好吧。无论是“内部团结”还是“安全风险”,Sam 似乎都没有自信的理由。

好消息是:如果法案一路顺风,也要等2026年生效。留给“捉内鬼”的时间足够了。

关于接连不断的“小麻烦”,微软爸爸早已洞察了真相。

FT近期一篇文章指出:如果没有“11月政变”,微软的“海王策略”也不会出现。这给微软及其投资者敲了一次警钟。随后,微软悄然启动了一项“戒断策略”:通过多元投资、广泛合作布局AI版图;推出自家“小而美”Phi系列模型;招兵买马,推动C端AI研发。

来看时间线:

在很多第三方基准测试中,“三兄弟”表现相当不错,部分情况击败了其他领先大模型,包括谷歌的 1.5 Flash、Meta的Llama 3.1,甚至在一些竞技场上击败了的GPT-4o。

回想2个月前,在摩根大通第20届全球中国峰会上,蔡崇信曾预言:微软和是两家独立的公司,现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但独立也意味着他们未来可能会分道扬镳。“所以微软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AI开发,他们基本上把它外包给了。”

如果你翻看微软成长史,就会发现“多元下注”是被反复验证过的真谛,而的“小麻烦”只是微软“花钱”的催化剂。

1981年,首台使用微软MS-DOS操作系统的IBM个人计算机问世。

1989年,MS-DOS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90%。

在巨大成功下,比尔·盖茨敏锐地判断:随着PC的普及,操作系统市场将会剧变。(P.S.这也是巴菲特选可口可乐,不选微软的原因?)

为了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微软在80年代~90年代初“齐头并进”:

1、继续开发MS-DOS;

2、合作其他从事Unix的公司,尤其是继续开发Xenix版本的Unix(1980~1989年);

3、大规模投资(1983年开始,1985年发布.0,1991年发布.0);

4、与IBM合作开发OS/2(1985年);

5、购买圣克鲁兹操作系统公司(SCO)20%股份,该公司是当时PC上最大的Unix系统销售商(1989年);

6、开发微软,整一套可以跨操作系统运行的应用程序套件(1990年)。

上述过程中,微软主要将希望押在了,虽然这意味其他押注的失败。

互联网时代,尝到甜头的微软依旧遵循“广撒网”策略。

1995年,比尔·盖茨在“互联网潮汐备忘录”中指出:互联网业务不仅是微软的新前线,它还会让竞争对手更强大,甚至完全取代微软的操作系统。(P.S. 移动时代应该重读)

根据盖茨的指导思想,微软在互联网领域进行大量“多元下注”——从IE浏览器(1995 年)到MSN门户、搜索引擎(1995 年),再到4亿美元收购(1997年),以及 (1999年)........

同时,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也没闲着:1997年,微软花1.5 亿美元购买苹果5%股份;该交易涉及苹果将IE设为Mac的默认浏览器。

2007年6月29日,正式上架销售。

当时的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大笑:“我的天!不如花99美金去买一支摩托罗拉Q!要人们花500美金去买一部手机?这简直是开玩笑吧!苹果这是要在市场上卖最贵的手机。的定位和定价,没有机会获得任何重要的市场份额。”

没有按键,还不能换电池;不支持彩信,连存储卡也不能插。刚刚诞生时,没人觉得它会开启一个时代,包括微软。

再来看鲍尔默眼中的“好”智能手机:

1、售价100~200美元,而不是500美元以上;

2、专注于企业用户,而不是消费者;

3、应该有物理键盘;

4、数据使用应该最小化,以保护有限的网络带宽;

5、待机以天为单位,而不是小时;

6、摔不坏!

如此预判,难怪微软错过了一整个时代。

而且,微软还延续了PC时代的商业模式——想靠卖手机操作系统致富,授权费约为10~25美元。

一方面,系统在手机上不那么完美适配。

另一方面,买包送IOS系统;以及,更适合手机的系统免费!

即便在2010年,微软推出免费版 Phone,并在一年后与诺基亚达成了独家合作伙伴关系,但还是为时已晚。

客观来讲,微软折戟于移动时代,不能全怪鲍尔默的误判。

错就错在“过于自信”。PC时代的微软赢在“谨慎”,分散收益和风险;移动时代的微软败在“偏执”,单独“押宝”固有模式,不仅没有“多元下注”,甚至连其他可能性都没有尝试。

终于,等来了全新的AI时代。

吃一堑长一智的微软怎么可能只认一个儿子?

更何况,在过去半个世纪,微软已经给AI领域投入数百亿美元,并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领先公司,包括2021年4月耗资197亿美元收购。

微软的AI策略正是梦回PC时代,其照料的“种子”同样存在竞争关系。

2019年,微软向投资30亿美元,并提供免费使用Bing搜索数据库的权限。不久后,微软花100亿美元收购 的49%股权,这让微软产品将系列无缝整合,并分配收益。

同时,微软也大力发展内部AI开发团队 。

只是过于优秀,一度导致“微软已经沦落为 的一个 IT 部门”!

有趣的是,今年6月,苹果宣布将在其操作系统中集成,而微软自家的还没有给这个机会。

到底是不让“自家人”上桌,还是桌子已经太挤了?

当然,也想“悄咪咪”绕过微软搞钱。Sam 打着时间差,拿着“最新预览版本”抢微软的客户。例如,去年早于微软数周,向客户提供了GPT-4的访问权限。根据The 最近报道,模型收入超过微软,而且越来越多企业客户选择直接从购买,而不是通过微软。

按“阴谋论”,GPT-5迟迟不公开可能有这个原因?

除了开头列举的一系列“下注”行为,此前微软还将整合的Bing宣传为“这是研发的竞争对手”,并将Bing搜索数据库提供给其他AI初创公司使用。

而当Meta开源Llama模型时,微软很快就以“首选合作伙伴”的头衔与Meta达成合作。

为何微软不在早期将其完全收购?

很简单,当时微软无法预测到底是、、或 Face谁先跑出来。更何况,最终也可能被替代。谁都不知道。

还有一件事,众所周知,谷歌向来喜欢“自力更生”——构建完整的AI堆栈。

那么,亚马逊呢?

2011年,苹果发布Siri;8个月后谷歌部署 Now,随后亚马逊也押注智能助手。

但亚马逊没有智能手机,于是它将重心放在构建一套轻巧设备——Alexa。

虽然到2020年,Alexa销量达数亿台,但如果你把它当作智能硬件,就是在玩抽象。

根据The 报道,亚马逊原计划在2022年11月推出自家 LLM(),但在看到 后,就直接放弃了。

可叹的是,2018年以来,亚马逊已经放弃了、和等公司提出的各种产品合作和股权提议。

还好万幸,2023年开始,亚马逊终于决定要花钱了!

一是,重新拿回“”名称,用于第三方AI解决方案,目的是让客户在AWS上运行这些产品。

二是,2023年9月,亚马逊首次向投资12.5亿美元;2024年3月,亚马逊又向追投27.5亿美元。至此,被亚马逊和谷歌瓜分。(没错,谷歌也下注了)

三是,亚马逊也大力开发自家模型,例如Titan、 Q。除此之外,近期BI爆料,亚马逊正在秘密研发一款聊天机器人,代号为Metis,有望挑战 霸主地位。Metis不仅是信息助手,还能胜任AI代理。这意味着它可以根据现有数据自动执行复杂任务,比如定制假期行程、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甚至能预订航班。

总的来说,了解巨头“多元下注”背后的故事,你也能预测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但即便巨头买下所有“种子选手”,也会有一棵杂草在“盲区”顽强地冒出头来。

谁是这棵杂草呢?只有时间女巫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