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支队伍一年签订产学研合同金额超 4.4 亿元,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aixo 2024-09-06 02:21:35
大模型 2024-09-06 02:21:35

南京“两支队伍”一年签订产学研合同金额超4.4亿元

“智”汇出击,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

9月,是收获的季节。4日,全市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第三批“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两支队伍”现场交卷——

去年8月至今,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累计走访企业3200余家(次),邀请专家来访1300余人次,签订产学研合同163份,金额超3.2亿元;引进区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团队)77人(个)。第三批“百校对接计划”,累计共建平台载体38家,签订校地合作协议131份,转化合作成果169项,金额超1.2亿元;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73人(个)。

自然语言处理语言_自然语言处理hmm_自然语言处理

机制创新,打造懂产业的“精”队伍

科技镇长团是推动校地融合、产才融合的重要举措。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发挥高校优势、契合地方需求,做到供需对接、人岗相适。为助力南京市产业强市建设,去年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首次打破地域限制,由以往的“地方团”转变为更加聚焦专业的“产业团”。

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首创“团组”建在产业链上,改变以往地方团的做法,围绕南京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组建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未来产业、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团,推动科技镇长团瞄准区域产业所需,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积极发挥智库参谋、桥梁纽带、科技服务、以才引才作用。

以人才需求旺盛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团团长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纪勇,12名团员中9名均来自高校相关专业和相关重点实验室。对于基层来说,这些都是过去请也请不来的产业紧缺人才。

这点,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深有体会,“康老师一来就帮助我们联合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企业口中的“康老师”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团团员康茂东。他利用自身在航空航天领域长期的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展原子粉体在航空航天修复方面的前景研究工作,已与企业合作申报发明专利。

溧水的草莓龙头企业、莓农更是“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作为一名草莓专家,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静是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团的成员,派驻期间,她与金色庄园、金色种业完成草莓成果转化共四项,助力企业2023—2024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她带领溧水企业、莓农50余人赴省内外学习参观,两位莓农获得全省早熟草莓种植能手称号,在省级草莓比赛中获5个金奖。

为加强政策指导,让条线沟通更加畅通,南京市还创新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加强对产业团的工作指导和面上统筹。同时,抓住科技镇长团两批轮换契机,首次将镇长团和“百校对接”工作一并研究、通盘部署,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据悉,近两年,70%科技镇长团成员来自“百校对接计划”高校院所。

“智”汇出击,推动产学研“深”合作

专业,意味着什么?是科学知识的力量,也是产业升级的翅膀。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一片新蓝海。目前,一场场城市之间的自动驾驶竞赛已赫然打响。南京,同样在加码布局。今年7月,南京正式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8月,南京市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

无人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来自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旻先,是南京市未来产业团团员。过去一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将南京理工大学无人驾驶团队多年研究成果,与南京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目前,双方已达成在民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长期合作的共识。

一名专业学术背景深的成员,背后往往联系着一门学科、一所学校甚至一连串高校、科研院所。

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团团员李伟征,来自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他不仅对接促成了南京工业大学李延成教授的磁流变主动减震装置落地,还推动了浙江大学陈剑教授的潜高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氢能源燃料电池项目,与金陵船厂技术对接。

不光请专家进来,南京也在走出去引智。“百校对接计划”即是把南京干部派到高校院所里去。

江宁大学城创新与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刘捷,是派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才专员。“我一到任,就重点关注先研院重点研发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科大赋权改革、校友创业等项目,看能不能对接一批成果在南京、在江宁落地转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捷成功协调南京消防器材、南京博物院、航天晨光集团等单位与学校相关团队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6项,累计合同金额1011万元。

“两支队伍”往返高校、产业之间,密切联系区域顶尖专家、高端人才团队,坚持以才引才、以赛引才,还为南京迎来不少“千里马”。据不完全统计,“两支队伍”共引进高校毕业生2455人,培训人才超2000人。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团创新校地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协助南邮、南信大集成电路学院分别落户园区。

南京市科技人才专员时健在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驻点对接。其间,他不仅结合西南交大优势资源,签订南京速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能源系统管理等11份产学研合作协议,还为南京引进创新创业人才2人,并促成西南交大推荐1名高校老师派驻全市省第十七批航空航天产业团。

持续接力,共助城市向“新”行

在南京市浦口区,时常能看到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团团长卜建的身影,他和团员带着无人机和低空经济发展领域研究资料、调研报告等,奔走在无人机企业的科研一线,将摸排了解到的行业发展痛点、堵点,及时反馈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求解决方案。

从2014年起,浦口科技镇长团的4任团长均来自南航,而且清一色与无人机产业相关,有博士、教授,还有产业管理专家。在团长的精准匹配下,浦口开始从零起步发展无人机低空经济产业。目前,浦口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江苏唯一一个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这样的接力故事,还有不少。南京自2010年设立科技镇长团、2019年启动“百校对接计划”,共接收15批次、109个团、1068名镇长团成员,分4批向全国73家单位选派170名科技人才专员。这“两支队伍”积极搭建桥梁纽带,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才城融合、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南京市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彭智琨,接的是自己的棒。她在前一个任期推动校地共建的南师大·徐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任期,她又着手推动实验室二期建设。在其协调下,南师大和徐庄高新区于2023年12月签订实验室二期建设协议,实验室面积扩大一倍,同时也引进了南师大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专用大模型等研发团队入驻,并且和企业建立定期活动机制。

去年,南京还在整合发挥两支队伍资源力量的基础上,与73家在宁高校院所建立了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互通供需情况,促进重大事项、问题诉求的协调落实,加速新技术落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要求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记者了解到,新一批“两支队伍”共136名成员,其中,新一批科技镇长团仍然按照产业成团,目前成员已经到任;新一批科技人才专员即将奔赴新岗位。

全市省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和第四批“百校对接计划”工作部署会上,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市将继续围绕服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一体谋划部署科技镇长团、“百校对接计划”工作,统筹推进“两支队伍”建设,大力推动产才融合,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