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市龙华区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深圳市龙华区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普通高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为抓手,聚焦关键问题,寻找教学变革的力量,形成了以育人方式转型撬动教学变革的新生态。
聚焦关键问题,找准课堂教学变革方向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育人为本的课程实施及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成为必然,广大一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在教学层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从学科育人的高度理解学科课程的内涵价值,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需要课堂发生哪些改变,如何做到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等,以及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变革力量有哪些。
聚焦以上关键问题,龙华区分三个阶段推进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组建种子教师团队阶段;二是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探索和多元育人方式实施路径探索阶段;三是从样例开发到常态实施阶段。实施策略也从区域统筹转向学校自主探索,形成了逐步超越课时主义和知识核心主义的教学,走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普适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区域统筹,引领课堂教学变革的跨越发展
龙华区从区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健全了区域教研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联动的教研体系,得到了国家级教研机构即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业支持,广东省、深圳市教研院的指导,区级教研和校本教研得到全面加强。
“五级联动”教研,促进区域教研跨越式发展。在“五级联动”的教研体系支持下,龙华区的教研以深度学习和学科融合为抓手,进行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探索。从课例式教研到课程化教研,从主题化教研到课题化教研,促进区域教研团队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型。例如,高中化学科专家一直采用“跟进式全程指导”策略,教研专家全程54次跟进指导,项目研究成果包含决策咨询报告、研究报告、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等六类。各学科专家采用“保姆式、菜单式、跟踪式、长成式”等指导方式,有求必应,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师队伍的成长。
区校协同,促进区域教育教学特色发展。为满足学校特色化发展需求,扭转校本教研的弱化局面,龙华区实施“区校协同、双微驱动”策略,建立区域教研与深度学习实验校研究联动机制,打通区域教研到教师课堂“最后一公里”的通道,结合各校校情,建立学校“变革微团队”,以本校的“变革微项目”为载体,教学与教研相伴,充分激发学校活力,助力学校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以促进“深度学习”为核心目标,为教师提供可复制的实践借鉴。“深度学习”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促进教与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其采用“典型式﹢变式﹢多样式”的推进方式,“区共同体﹢种子教师﹢实验校”的实施机制,聚焦单元教学的实践模型,以“单元主题的确定、单元目标的撰写、单元整体学习活动的设计、持续性评价的嵌入”为“典型式”,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校校情进行“变式”呈现,并以深度学习实现方式的“多样式”,为更多学校和教师提供可复制的实践借鉴。
聚焦学科关键能力,夯实课堂教学变革的专业支撑
龙华区以“需求侧教研”和“针对性教研”推动教研方式的转变,问需于校,聚焦课改关键问题,以“诊断—问题—解决—复诊”方式进行针对性教研,撰写《龙华区高中各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和改进分析报告》,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走深走实。
聚焦学科关键问题,探索素养导向的课改实践路径。各学科聚焦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的关键问题,探索各具学科特色的课改实践路径。例如,高中语文学科聚焦“教学内容碎片化”的问题,重点突破统编版必修教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对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学生阅读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学术专著《〈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商务印书馆)。高中生物学科聚焦“深度学习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升”问题,重点在“优化与创新实践活动教学,培育创新人才”上下功夫,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物学学科采用“材料替换创新、归纳融合创新、拓展迁移创新”的方式,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拓展迁移,利用互联网进行时空融合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思维模式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创新课程设计,以学习中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聚焦课程价值,重建学习内容、重组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形态,促进深度教研的发生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高中英语学科以项目式学习作为深度学习中改进教与学方式的抓手,以“真实情境、问题驱动”设计与学生生活或未来应用场景相关的任务,如撰写旅行日记、制作英文短片、编写英文剧本或研究报告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升理解、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英语学科依托新技术,通过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突破线性的学科知识传授和单一的认知训练瓶颈,探索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有效路径。高中历史学科基于深度学习策略,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龙华区高中学校区情与学情,形成并实施《龙华区高中历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及工作要求》,对学校历史课程开设、学校教研组及年级备课组建设、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设计及布置、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评价方案,以及教师在岗继续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探索跨学科教学,突破学科壁垒实现融合育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立体、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情境,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共同的问题,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变学科本位思想。跨学科教学不仅包括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还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例如,高中思政学科,以“思政﹢学科”融合育人,构建主题单元,充分挖掘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学、美术、音乐等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落实国家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以跨学科为目的,而是以促进学生真实发展需求为目的,使探索的课例从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思政﹢”全学科覆盖。高中英语学科,深度学习研究攀升到“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探究”阶段,通过“确立观念—聚焦问题—编制方案—形成作品和美感—解决问题/创意实现”等教学实践,突破单一的认知训练“瓶颈”,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整合性,走向深度学习研究的深水区。
从样例开发到常态教学,做好课堂变革的“加减法”。当深度学习样例实践增加,各学科探索的课改实现方式呈现多样化,我们开始将公开课逐渐转变为常态课,从侧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侧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时,教师应该静下来、慢下来,在常态化解决路径中思考,主张做好课堂变革的“加减法”。“减法”需要教师简化课堂多余的环节、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加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及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设计。
课堂变革悄然发生,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和辐射影响力也在提升。实验区建设以来,高中各学科国家级课例展示120多节,化学、物理学科共7节课例入选教育部及广东省高中精品课例。其中,高中化学新课标实验研究项目成果先后开展3次全国展示交流活动,全国约2.3万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了观摩学习。
种子教师,培育教学变革的内生力量
培育学科种子教师,形成变革排头兵。龙华区高中各学科经过组织教师申报、遴选,最终确定了每学科10或11名“种子教师”,以种子教师带动各学校科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形成了变革的内生力量。同伴的影响、评价的影响、微改变的实现,让理念变成了行动、种子长成了树林。例如,科组长率先代表区域面向全国进行课例展示,再带动科组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转变,不仅深受学生欢迎,其所带科组的种子教师成长也非常明显。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素养本位的课堂质量明显提高。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施以来,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看见”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一名学生发言的机会,通过设计挑战性、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和活动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成长。随着真实学习真实发生,发现教师的“教”由只考虑“我要教什么”逐渐向综合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我怎么帮助学生学”的思路转变;学生的“学”由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参与式的学习,学习场域由“二维的书本”向“三维的社会”转变,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实践、学科思维等方面,都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转变,素养本位的课堂有了学科育人的味道。例如,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的高三语文课,学生分组展示文章的情节、人物、主旨等,让每一名学生有表达的机会;深圳市格致中学让孩子们深入到大浪时尚小镇的企业去调研,用其所学助力小镇发展,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微改变”的力量,犹如星星之火,点亮了龙华区高中的课堂。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地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