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I/O大会彰显AI发展四大趋势
谷歌于5月14日举行 I/O 大会。我们认为会议彰显了 AI 行业四大趋势:1)模型方面:算法的改进助力大模型趋向更轻量化和实现更强的多模态能力,进而便于边缘部署;2)芯片方面:自研 AI 芯片的设计改进,以及增加内存容量和传输带宽以解决 AI 计算瓶颈,逐渐构成以自研ASIC+外购 GPU 互补的大势;3)终端应用:包括 AI 助手和搜索引擎的的集成与升级,赋能应用向多模态升级;4)算法方面:深度学习与 并重的算法以减少幻觉影响及提升回应的准确性。
核心观点
谷歌I/O大会彰显AI发展四大趋势,模型轻量化及自研芯片更上一层
AI巨头谷歌于美国时间5月14日举行I/O大会,宣布了AI大模型、自研芯片、终端应用及算法等一系列新产品。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彰显了AI行业的四大趋势:1)模型方面:算法的改进助力大模型趋向更轻量化和实现更强的多模态能力,进而便于边缘侧部署;2)芯片方面:自研AI芯片的设计改进,以及增加内存容量和传输带宽以解决AI计算瓶颈,逐渐构成以自研ASIC+外购GPU互补的大势;3)终端应用:产品百花齐放,包括AI助手和搜索引擎的的集成与升级,赋能应用向多模态升级;4)算法方面:深度学习与并重的算法以减少幻觉影响及提升回应的准确性。
轻量化模型的军备竞赛:各家部署边缘计算,Gemma 2性能媲美Llama 3
在发布GPT-4o的后一天,谷歌发布升级版大模型 1.5 Pro,并推出轻量化版本 1.5 Flash与Gemma 2。对比同样具备多模态能力的GPT-4o, 1.5 Pro不仅升级了翻译、编码、推理等功能,而在方面,GPT-4o的上下文窗口仅为12.8万,而 1.5 Pro私人预览版上下文窗口则已达200万。和均有望集成于苹果系统中。Gemma 2 (27B参数)通过算法改进实现轻量化,其性能可媲美Meta参数更大的模型Llama 3 (70B参数)。此外,微软同样也于4月发布开源轻量模型Phi-3-mini (3.8B参数),助力边缘智能终端部署。
AI芯片双线布局,各科技巨头均采取自研+外购,谷歌TPU更新至第六代
谷歌第六代 TPU重磅推出,其通过改良芯片设计,包括扩大矩阵乘法单元(MXU)并提高时钟速度,以及提升HBM和芯片间互连(ICI)带宽至v5e的2倍,使单芯片峰值算力对比TPU v5e提高4.7倍,能效也比v5e高67%以上。芯片扩展方面,不仅能在单个Pod中扩展至256个TPU,且能通过多切片技术实现集群。此外,谷歌在自研AI芯片同时,也大量采购英伟达GPU,包括H100以及计划将平台也引入公司AI云基础设施和超级计算机架构中。对比微软、AWS与Meta亦同时采取自研+外购AI芯片齐头并进策略,实现优势互补与降本增效。
端侧AI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多模态及人机互动引领新趋势
谷歌本次推出了多模态模型Veo视频生成、 3图像生成,及智能助手Astra作人机互动,与和Meta等正面交锋。Veo能制作1分钟以上的1080p视频,并有望内置于 ;而 3则可更好理解自然语言,并减少图片视觉伪影。智能助理Astra实现了三大升级:1)个性化和主动性,具类人理解及反应;2)实时视讯、音讯互动与低延迟;3)与AR眼镜配合使用。目前,多模态为广告、短视频和智能助理“兵家必争”之地,此前就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Sora和聚焦虚拟助理的GPT-4o更新;同为广告巨头的Meta也不甘示弱,不仅推出了AI模型制作图片广告,还通过模型横跨六大模态来创建联合嵌入空间。
大模型是否适合用于搜索引擎?深度学习+必须互为臂助
大模型的幻觉()与搜索结果的精确性要求存在冲突,这是AI界存在已久的矛盾。本次谷歌通过同时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尝试解决。深度学习类比人类左脑功能,可保证检索的精确性,而大模型类比人类右脑功能,可提升文字交流、内容生成与总结方面性能。谷歌这次推出AI 搜索引擎且向公众开放,但目前仅限美国地区。此前,谷歌于19年推出基于的BERT来提升搜索的语义理解能力;23年谷歌再次将生成式AI引入搜索引擎,推出搜索生成体验(SGE)功能。5月11日报道将推出AI搜索引擎,其解决方案亦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AI技术落地和推进不及预期。自落地应用并取得一定成功,各科技巨头均加快和加大力度布局AIGC领域,如Meta于23年年初建立AIGC团队、微软也在其Azure、Bing等多项自有业务进一步整合AI技术。由于人工智能属于高新技术,需投入较大前期研发成本和时间,后续AI技术落地可能会受企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和舆论等多方面影响,致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生成式AI技术仍处行业发展前期,文字、图片、视频等单一及多模态大模型不断推出,赋能聊天、搜索引擎、编辑代码等多类应用,行业暂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竞争激烈。若后续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未能及时推出相关产品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可能会受激烈竞争影响而导致市场出清。
中美竞争加剧。中美两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较为领先的两个国家,其本土多家企业均积极部署AI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动AIGC、LLM等尖端技术落地应用。若后续中美两国间竞争加剧,可能会阻碍AI产业相关应用的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