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绘制产业路线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竞争。近年来,南京主动对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布局发展和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
近日,南京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制定出台《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及《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1+1”文件。昨天上午,南京相关部门板块发布并解读“1+1”文件,清晰地绘制了南京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的“路线图”。
夯实基础:
强化算力支撑,“大模型工厂”跑通“最后一公里”
坐落于南京麒麟科创园的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以下简称麒麟智算中心)二期自今年基本建成以来,新“上线”的算力成为抢手货,吸引了不少人工智能企业上门寻求合作,很快被抢购一空。
“目前中心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已经投入运营的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全国产化智算中心,算力能达到每秒180亿亿次(八进制下),总算力较一期实现翻番。”麒麟智算中心运营总监洪晨曦介绍。
近年来,南京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赋能,目前,全市已上线运营智算中心4个,智能算力规模超(FP16)。
随着人工智能赛道竞争白热化,算力支撑成为“加速超车点”。《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不久前发布,进一步加快提升全市智能算力供给效率,推动算力由“可用”“能用”走向“实用”“好用”。
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同样将算力产业发展作为“重头戏”,明确提出“到2026年,可统筹智能算力超(FP16)”的总体目标,并实施算法创新强基行动、算力支撑提升行动。
将算力作为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南京依托麒麟智算中心和江北智算中心,打造集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综合平台。”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代吉上介绍,目前正加快推进基础电信运营商、重点企业智算中心项目建设。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竞争,不仅体现为算力算法的竞争,也在于能否抓住大模型的新浪潮。截至目前,江北智算中心成功上线多款主流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与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达成智能决策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合作,与南京大学共同孵化“金陵·女娲”科研大模型等。
此次出台的“1+1”文件中明确提出,玄武区徐庄高新园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创新研发、算力服务、数据应用、生态建设等重点环节打造“大模型工厂”。
玄武徐庄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锴介绍,“大模型工厂”将围绕“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核心要素,打造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让大模型跑通场景落地“最后一公里”。
大模型深挖数据要素价值,数据要素赋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将实施数据汇聚共享作为五大行动之一,提出建立数据流通制度和加强数据共享开放。
拓展应用:
聚焦重点领域“AI赋能”,常态化发布应用场景
当一辆智能驾驶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如何更快速、更精确、更安全地实现障碍物检测和避让、车道的识别、智能调速等操作?
去年,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后摩智能发布首款存算一体智能驾驶芯片——鸿途TMH30,突破芯片算力和功耗的瓶颈,实现了芯片能效比的飞跃。“目前,公司正在全力研发第二代产品鸿途TMH50,将在2025年支持相关车企的车型量产。”后摩智能相关负责人称。
蓬勃兴起、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行动计划》提出,实施AI+应用示范赋能行动,聚焦制造、能源、文旅、金融、交通物流、医药卫生、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培育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南京围绕电力、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以及制造、能源、文旅、卫生等领域持续挖掘发布了一批示范场景和案例。2021至2023年,共有115个产品和方案入选“江苏省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此外,“南京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4个项目入围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南京汽车“智能协同作业”场景等10家企业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营造生态:
放大优势驶上“快车道”,探索形成“南京样板”
南京作为工信部批复建设的全国第9个、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具备雄厚的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拥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条件和广阔前景。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南京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支撑。”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陈为生介绍,在全市51所高校中,有14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在宁的95名院士中,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就有9名。在宁高校的43个“双一流”学科中有7个与人工智能相关,并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学科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依托丰厚的科教资源,南京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平台。“其中最具引领效应的是已经建立的1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这些平台的布局和建设使南京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创新始终处于发展的快车道。”陈为生表示。
截至目前,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累计布局建设了24家新型研发机构,并积极组织新型研发机构与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目前,南京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500家,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已涵盖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等产业链各领域,在人工智能软件、算法,传感器及芯片、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智能无人系统等细分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形成了栖霞区中国(南京)智谷、麒麟科创园、中国(南京)软件谷、江北新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等产业链重点园区,产业呈现发展加速起势、业态加快拓展的良好局面。
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代吉上透露,下个月,将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和南京经开区等重点板块,举办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将邀请国家部委、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机构及重点企业参会,共话人工智能未来。
2023年,栖霞区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86亿元、位居全市各板块第一。“在生态打造方面,我们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建了全省第一家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谷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标准制定、技术评测等服务。”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汤伟介绍。
同时,与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人才团队如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团队、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团队等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将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团队的研发成果在智谷就地转化孵化。还积极与创新工场、真格基金、奇绩创坛等国际知名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设立了16只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投招联动”方式,集聚企业超100家。
新形势下,南京将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为依托,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路径,以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南京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