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探讨中国大模型发展方向与未来路径

aixo 2024-06-21 10:23:55
大模型 2024-06-21 10:23:55

模型大班什么意思_大模型_模型大型

图为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现场

中国网6月20日讯(记者佟静)人工智能从1956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当下,人工智能大模型之路,正在从语言大模型向多模态大模型跨越,如何走好中国大模型之路,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6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中国人工智能需要自己的大模型底座,以便承载以中文语科和中国历史的文明传承,同时助力国产自主创新的大模型生态发展。

中国大模型技术与产业发展正处在初创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中国大模型之路”,旨在探讨中国大模型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路径,也呼吁亟待社会各界共同探索与努力。

什么是大模型?香港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郭毅可院士给出的解答是,语言大模型是互联网信息压缩和凝练。他认为人类语言的精髓在于,语言的内涵是信息,外延是能量。同时,他也预测未来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是走出搜索范式,走向价值范式和创造范式。他指出未来大模型会是人性化的模型,是会听会看、会理解会思辨、会表达会行动、具身的人性化语言模型。

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也正在为各行各业赋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人工智能+”行动,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宋玉荣副部长宋玉荣建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可以从人工智能为实体经济助力、人工智能带来新的科研范式、人工智能要为国家治理赋能以及人工智能要用科学文化铸魂等方面思考和探索,推动大模型在不同领域的融合创新,拓展大模型的落地场景,引导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向上向善发展,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培育中国特色创新生态贡献力量。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典范之一,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刘培俊司长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中国大语言模型,不仅需要用大语言表态,而且更需要用大力度行动,充分发挥中国语言文字资源优势,统筹用好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一体机制,系统提升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技术水平,鼓励跨学科融合创新、跨领域协同应用、跨部门联席治理,建立健全协同攻坚、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走出一条中国大语言模型发展之路。

不过,大模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何确保大模型风险可控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在报告中指出,当前虽然已经有了价值对齐、安全备案、毒性检测、道德伦理圈等手段,但由于人类价值观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演进性难题,迫切需要构建大模型价值管理的新模式。对此,方滨兴院士认为建立国家级大语言模型保险箍将是未来之路。

据悉,首届中国大模型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指导委员会发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十多个与大模型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会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大会主席为学会理事长、广州大学方滨兴院士,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为学会副理事长、鹏城实验室贾焰教授,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挺教授,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孙乐研究员,会议现场参会人数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