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恒进:大模型分层是实现 AGI 的关键,紫东太初模型验证多模态应用落地

aixo 2024-07-06 11:15:38
大模型 2024-07-06 11:15:38

新京报壳财经讯(记者程子姣)7月3日,在2024新京报壳财经年会“‘通’往未来向新有 AI”主题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心智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蔡恒进出席并在特别分享环节中表示,要真正做到AGI(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对大模型进行分层, 每一层都由模块构成,而且模块之间满足一定的因果规律,不同模块之间也可以对。

在他看来,大模型的成就包含在直觉能力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方面的进步,是很了不起的进展,也是走向AGI很重要的一步。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模型,该模型作为全球首个多模态模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落地,进一步验证了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巨大潜力。湖北省武汉市也正在以产业落地为目标,促进人工智能“走深向实”重塑千行百业。

他还提到,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武汉超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元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AI内容创作平台——“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大模型”ArtI ,服务全国370多家高等院校。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开始了重要的AGI实践。

蔡恒进强调,当前大模型虽然具备一定的记忆与直觉能力,但在深度思考、推理及形成连续一致的价值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种“背书式”的学习模式限制了其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与创造力。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蔡恒进提出了“认知坎陷”这一创新理论。他认为,意识是认知主体对四维时空物理过程的非线性编辑与重构,这一过程类似于平台路上的小洞逐渐扩大成坑,心智与智能的产生是坎陷化的渐变过程而非突然涌现。通过“认知坎陷”,人类能够将真实的物理过程转化为心理因果链,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创造。

蔡恒进进一步指出,AGI的真正实现,需要构建因果孪生的模型。这种模型不仅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的因果规律,还能在更高维度上重构世界的因果结构,从而赋予智能体以自由创造与创新的能力。他强调,所有的思考者,包括诗人、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因果链重构的工程师,而未来的AGI也应具备这种能力。

在探讨物理因果与心理因果的转化时,蔡恒进引用了梵高的《向日葵》和苏轼的《东坡赤壁》等艺术作品作为例证。他认为,这些作品正是思考者们通过重构物理世界的因果链来创造新意义与价值的典范。同样,未来的AGI也应能够在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和有意义的世界。

校对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