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走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一座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一排排机架整齐排列,一台台服务器高速运转,一家家企业加速落地,一个个项目陆续开工……在这里,“东数西算”的脉搏正强劲跃动。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
自甘肃枢纽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庆阳“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台;429户数字经济企业与庆阳签约,153户知名企业在庆阳注册成立子公司;1.5万架机柜上架运行,形成算力规模6000P……
革命老区迎来后发赶超新机遇
算力,指处理数字信息的计算能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左右,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
当前,我国东部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而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东数西算”工程,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复同意甘肃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枢纽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庆阳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是庆阳革命老区后发赶超的大机遇、大平台、大增量,开辟了转型升级、智变赋能的新赛道。”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
为什么选择庆阳?摊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东部发达地区距离均衡,境内道路交通网密集,航线覆盖国内大型城市。“在庆阳设立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对破解我国数据中心供需失衡、发展失序等问题,推动东西部互补,实现数字经济在西部形成新的区域性集聚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化建设科科长米世涛介绍。
此外,庆阳地质结构稳定,属于少震弱震地区,为大数据中心稳定安全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庆阳市年平均气温8.4℃至9.7℃,相对低的气温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低成本运营提供了环境条件。
庆阳油煤气资源和新能源资源富集,具备建设千万吨级石油产能、亿吨级煤炭产能、30亿方天然气产能的资源条件,风光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约为2200万千瓦。丰富的能源资源,为数据中心集群用电,特别是为打造“零碳”数据中心集群提供了重要保障。
畅通的网络通道是实现“东数西算”的网络保障。庆阳会同三大通信运营商,打通庆阳到兰州、西安、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的直连链路,搭建与7大枢纽节点同架构双向支撑的高速传输网络体系。与江苏未来网络集团共建确定性算力网络示范工程,打造高通量、低时延、确定性、强安全的网络通道,让高确定性跨域算力网四通八达。
如今,庆阳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全力以赴搭平台、落规划,抓招商、布项目,聚要素、扩算力。庆阳以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链为目标,建设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着力将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打造成为“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红色数据资源集聚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企地数智融合示范区。
产业园区拔地而起,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走进庆阳市“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的绿色智能算力中心机房,一排排机柜整齐排列,服务器、空调运转发出的蜂鸣声掩盖了行人的脚步声,工作人员正专心致志检查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数据中心建设是落实‘东数西算’工程的基础。大规模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大规模算力和存储大量数据后,才能吸引相关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投资建厂,催生算力和数据应用产业落地。”庆阳市“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董宗谋介绍。
庆阳市在西峰区规划1.7万亩土地作为“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承载“东数西算”工程重大项目。按照甘肃枢纽节点规划,到2025年,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新增2.5千瓦标准机架30万个;到2030年,累计新增2.5千瓦标准机架80万个。
庆阳市以“构建完整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有选择地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接交流。“已经落地的装备制造企业可以直接向园区数据中心建设企业供应有关设备,下游的算力服务企业也可以直接和上、中游的企业合作,例如提供运维服务等。整个产业循环生态已经形成。”庆阳市“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管委会干部张嵩霖介绍。
经过两年多建设,中国电信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中国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机架数量达1.5万架,平均上架率超过80%。燧弘科技、憨猴科技、金山云等智算企业及大模型企业落地,算力规模已达6000P。
为加快“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甘肃省出台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运营的40条措施,庆阳市配套出台了“东数西算”项目要素保障61条措施和扶持数字经济发展28条政策,省市协同从财政奖补、税费减免、科技研发、人才支持等方面构建政策保障体系,真金白银推动关键要素高质量供给。
庆阳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的做法,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列为典型案例予以表彰,获第十七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东数西算”标杆荣誉称号,在2023年全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得“算力高质量发展先锋奖”。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园区数据中心机柜使用效率大幅提升,目前上架率已达80%以上,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体现了市场对算力的紧迫需求和庆阳集群的强劲引力。”董宗谋介绍,最近电话咨询和上门考察的企业非常多,园区也在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努力满足市场需要。
数算电产业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庆阳市相关产业上下游投资,形成更多内需增长点,有效促进了当地数字经济及多业态融合发展。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算力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数算电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实现数据中心集群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米世涛介绍。庆阳市发挥能源优势,以750千伏陇东换流站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西北电力交换中心,构建“源网荷储碳数”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西部电网、西部算网两个中心网,推动电网、算网、数网相互促进,在提高绿电消纳的同时,降低算力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东数西算”由建算力、聚数据、育生态向数算电融合演进。
“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以来,庆阳市西峰工业园区预留用地1000亩,专门设立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主要承接网络设备、制冷设备等装备制造产业。庆阳市在推动数算电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清洁能源、储能等产业集聚。远景能源、酒钢西部重工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地实施。这些项目的落地,让庆阳市的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数字经济产业链和装备制造产业链是庆阳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2条千亿级产业链,这2条产业链是由‘东数西算’工程带来的。可以看到,‘东数西算’工程将庆阳从传统的以能源和农业为主导的城市带入数字经济的发展轨道,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赋能千行百业的发展。”董宗谋说。
在庆阳,华为渲染云提供超3万核的云渲染算力,实现“万核渲一图”,助力庆阳渲染产业发展;京东物流云建设京东5G零碳智能物流产业园和云计算创新中心,助力庆阳商贸物流智能化、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阿里农业云建设钉钉数字小镇和甘肃农业产业云,助力庆阳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乡村治理及服务数字化……10个云生态项目落地庆阳,激活了庆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动能。
去年12月,庆阳宣布开放包括智慧医疗、智慧交管、全域无人驾驶试点等在内的10大应用场景,吸引数字经济企业纷至沓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更多公共数据,让产业在庆阳转型,让数据在庆阳增值,持续扩大庆阳数字经济规模。”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宋喜群王冰雅本报通讯员秦佳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