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信发布首个专注于民航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千穰,引领行业变革

aixo 2024-10-21 10:07:01
算力 2024-10-21 10:07:01

民航,一个在蓝天之上,与广阔云海相伴的行业。自1949年拥有第一架飞机起,乘风而上的中国民航始终是安全、效率和优质服务的代表。翱翔蓝天75年后,迎着科技浪潮的席卷,今天的民航业又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朵云”——以云计算、智能算力、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全球航空业的发展轨迹,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主导力量。

作为民航业创新的重要科技力量,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信”)始终站在民航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前沿,为行业发展和旅客服务提供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2023年8月,中国航信发布了首个专注于民航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千穰”。今年8月,“千穰”顺利通过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第4个取得中央网信办认证的中央企业大模型。

科技的创新不仅为民航业带来了全新机遇,也为智慧民航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民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10月11日,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在第二十二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上,共同签署云计算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深度合作,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和垂直领域大模型创新应用探索新路径。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约仪式现场(记者张哈斯巴根/摄)

央企强强联合 打造云计算创新联合体

“民航+通信”——两家一流央企强强联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对于这个问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雷峰和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物流事业部总裁沈尔健均表示“充满期待”。

袁雷峰指出:“创新联合体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形式,也为中央企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与中国电信开展深度合作,我们将打造出更完善的智慧民航网络数字底座,进一步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提升民航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效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科学的决策。”

沈尔健表示:“本次合作在国资委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两家央企推动了‘云计算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任务’的实施。中国电信将充分利用自身在云计算、智能算力、网络技术和数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中国航信业务系统进驻央企一片云,并推动民航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创新。”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频繁亮相,涵盖工业软件、新能源、算力网络等多个领域,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助力重点行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在此次合作中,中国航信依托在民航信息系统、航线平台和生态网络等方面的深厚行业积累,联合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国产化平台,研发适用于民航场景的大模型技术。通过分布式训练和高效推理,满足民航对高精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千穰’已经实现民航专业问答与行程规划功能,并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袁雷峰告诉记者,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推进大模型在特定行业中的多步推理等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算力适配,并在中国电信的武清资源池中开展国产算力下模型训练的整体优化工作。

“中国电信有信心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最佳支持”。沈尔健告诉记者,9月底,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刚刚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化万卡集群训练的万亿参数大模型(万卡万参)。“这标志着国产大模型训练真正实现全国产化替代,正式进入全国产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新阶段”。

携手创新驱动 助推民航智慧化升级

在民航大模型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民航业内数据要素的深度整合与创新”。袁雷峰告诉记者。以“千穰”大模型为例,这个首个专注于民航领域的垂直大模型整合了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并融合了视觉、语言、多模态和计算大模型等先进算法,可以有效支持民航的运行、服务和监管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各环节的协同效率,还使得民航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加高效地协同工作。例如,“千穰”可以面向全行业提供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机坪管理、航站楼运营、旅客服务等场景。

此外,依托大模型技术,航企还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显著改善旅客出行体验。业内专家指出,民航大模型为行业运行所带来的这些改变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行业主体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使机场、航空公司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大模型技术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但是想要成为新质生产力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业内专家指出,“算力、数据和算法是影响大模型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简单来说,大模型的实际效果主要取决于这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

“双方紧密合作的优势恰恰在于取长补短”。沈尔健表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信长期深耕通信领域,并持续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投资。今天,依托天翼云国产化GPU云计算平台的智能调度能力,以及国产算力资源的技术底座,中国电信可以支持中国航信更好地完成航班预测、航路优化、机位规划等场景规划工作,在大幅降低民航运行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航班的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联合数智赋能 共启数据驱动新时代

航迹川流不息,数据日夜跳动。

随着云计算创新联合体的建立,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蓝天上编织出了一个更加立体、多元且潜力无限的网络。

展望未来,依托此次合作,中国航信与中国电信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将为民航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同时,基于这朵独属于民航业的“云”,双方也有望通过技术的升级与创新实力的增强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

作为民航信息系统的领军企业,中国航信具备深入理解民航运行逻辑和实际需求的能力,可以为通用大模型在特定领域应用,提供精准的应用场景,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参考。与此同时,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平台凭借其自主可控的国资云能力和国产化GPU云计算平台,提供了智能调度和强大的计算网络支持。

在共同打造的云计算创新联合体中,中国航信的行业洞察力与中国电信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不仅有望加速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多个关键应用场景的落地,更能分担创新投入和风险,合力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真正发挥央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这一合作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业务需求的无缝对接,民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将因此而获益。”袁雷峰告诉记者,很多人们期待的场景,将从梦想照进现实。例如,在机场管理中,通过大模型精准预测到港旅客与航班量的时间关系,机场可以更合理地组织生产运行,提前安排接机、放行或安检资源,从而有效减少旅客排队和航班保障的等待时间,提升了整体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而在更大的市场上,新的机遇也已经出现。“在应用的过程中,海量的数据要素,才能够被加工处理成生产要素。无论对民航业,还是通信业来说,这都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和市场,绘制出千人千面的旅客画像。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治理、纳管,将为数据交易打下基础,使数据发挥更大价值。

汇云成雨,润泽万物。透过中国航信与中国电信共同签署云计算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飞、数在转、云在算”的世界逐渐成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深化,这一合作不仅将为民航业带来全新的智慧飞行体验,还将在航空领域以及更多行业树立技术创新的标杆。

在未来,依托不断迭代的技术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民航业将以更加精准、高效和个性化的方式服务于每一位旅客。而中国航信与中国电信的强强联合,则将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构建起一个兼具科技前瞻性与商业可持续性的行业新生态。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这片属于民航的“云”将继续助力行业飞跃,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中国民航报 记者王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