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南京)吉山云计算中心:算力需求推动持续扩容与创新
机房内,黑色机柜排成阵列,机柜内的服务器上灯光不停地闪烁。在中国电信(南京)吉山云计算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家制造业企业租了这个智能算力机房,开展大模型训练,灯光闪烁意味着服务器在进行一次次计算。”在另一个机房内,几名工人正在安装的新型液冷机柜,也将为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算力服务。
吉山云计算中心正在建设液冷机房
伴随千行百业迅猛增长的算力需求,2014年破土动工的中国电信(南京)吉山云计算中心,接续完成四期建设,当前启用13.5万台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型数据中心园区。去年10月,该中心还增加了智能计算供给能力。在需求牵引之下,不仅老牌算力中心持续扩容,新兴算力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为了更好地引导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发展,上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
增供给,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等类型。江苏经济发达,算力需求和算力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近年来加快建设“数实融合强省”,系统化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对算力的需求大幅提升。不仅省内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算力支撑,省外需求的触角也伸到江苏。南京电信吉山云计算中心主任钱锐介绍,吉山云计算中心的通用算力服务互联网企业、证券公司、城建集团等省内外上千家客户,智能算力服务多家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她还发现,由于建设和运维算力中心的成本都很高,有的企业由自建机房改成在外寻找算力资源,今年长三角地区近十家金融机构与她所在中心接洽。
吉山云计算中心的蓄冷罐,可应急提供持续制冷
据省通信管理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59万标准机架,比2022年底增加34%;在用智能计算中心有9个、超级计算中心有2个;全省在用算力规模达到(百亿亿次/秒),在建算力超过。FLOPS(每秒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是算力最常用的计量单位,约为200万台主流笔记本的算力输出。与算力规模迅猛增长同步,全省大力发展“双千兆”网络,基本建成一张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的智能新型广域网,可提供算力节点高速互联等服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显示,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前三的省份为广东、江苏和上海。
“算力”一词的热度不断上升。通信业形成一个共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由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为主,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并驾齐驱”转变。江苏也规划了算力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120万标准机架,全省在用总算力超过。
电信运营商是算力“新基建”的主力军。江苏电信已建设11.9万标准机架,上架率(实际使用机架数与总机架数的比值)在70%以上,算力规模达1.,在中国电信集团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宁夏、上海。江苏电信在南京、仪征建设的两个智能计算中心已经投产,在苏州吴江建设的智能算力中心5月底刚刚交付,预计6月20日对外提供服务。
江苏移动根据“5+13+X”规划,打造覆盖全省的“超大规模+中型规模+边缘计算”数据中心服务集群。目前,该公司已在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和淮安建成5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在13个设区市建成67个中型数据中心,在区县部署8176个边缘计算节点。为了提高运载能力,江苏移动引入OXC(光交叉)和ASON(智能光网络)技术,打造新一代全光纤省干网络。江苏移动技术专家庆祖良打比方:“这两个技术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架起立交桥,并且为数据传输配备自动导航,保证随时生成最优路径。”这个骨干网络,对外与30个省份的网络传输通道高速直连,确保路最短、网络时延最低;对内搭建一个覆盖全省的3毫秒时延圈,让数据“一跳直达”。
联成网,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流动
让算力的作用充分发挥,还需要建好一个算力网络。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20年即提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在节点间建立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支持开展全国性算力资源调度,形成全国算力枢纽体系,后确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成立的国家数据局等多个部门还联合出台实施意见,以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目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高速增长,算力分布广泛,全国有数量众多、大小不等、架构不一的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目的是把不同区域、类型、能力的算力联通起来、统一起来,让算力能像水、电一样流动起来,用起来。”浪潮算力网络研究院院长沈林江认为,“算力网络可以促进区域间算力供需匹配,盘活闲散的算力资源,提升算力综合利用率,真正赋能数字经济。”
根据《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江苏要形成“双核辐射、苏中聚集、苏北突破、全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格局。“双核”指南京、苏州,它们被寄予“保障省内、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期望。苏中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集聚发展面向全国提供优质服务的新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支撑产业升级、城市发展与科技创新。苏北五市要形成“城市+园区+边缘”的多层级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积极推动算力与应用融合发展,深度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沪数苏算”算力服务保障基地。规划还写明,支持盐城等地探索“绿电+冷能+储能”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打造“东数绿算”试点示范。
江苏电信在吴江新建的算力调度中心
算力中心具有大投入、大能耗的特点。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推动西部地区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去年12月底,国家多部委出台的有关实施意见中明确表示,各地区应就近使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实现“东数东算”“西数西算”与“东数西算”协同推进。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解读,由于网络时延等限制存在,并非所有算力服务场景都适用“东数西算”,如自动驾驶、证券交易等低时延业务场景,可以通过“东数东算”“西数西算”的方式就近计算。
沈林江对记者进一步解释道,数据有冷、温、热之分,医疗影像、监控视频、司法文件等数据生成以后,过一段时间便很少有人调用,就属于冷数据,但它们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在存储时也消耗能源,因此冷数据“东数西存”可以节约成本;还有些数据本来不大,但是在渲染过程中会需要很大算力并产生大量数据,放到西部去渲染,再将结果返回东部,这样“东数西渲”更为经济。
降门槛,基础设施建好更要用好
可用可感的智能应用背后,是无影无形、奔腾不息的算力。
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人工智能企业,加入大模型开发行列接近3年,去年正式发布“宙初”大模型,用于城市治理及矿山管理。该公司开发的智能视觉中枢平台已部署在10余个省份,其中省内居民小区超过1000个,智能感知应用在省内一家环保上市公司落地。小视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胡建国介绍,这些人工智能应用背后运行着大模型,而大模型无论在生产训练环节,还是在后期应用环节都需要智能算力支持。
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小视科技已购买大量高端服务器,但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研发需求,便从2022年起租用南京人工智能智算中心的算力服务。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由南京大数据集团与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建设运营,一期2022年5月投入使用,二期去年9月对外提供服务。该中心主要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金融等行业的创新应用,已服务2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中心运营方还联合江苏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由这家创新中心帮助算力用户将业务场景与智算中心的计算能力、华为的技术经验相融合,促进在算力基础上的联合创新。
一方面,算力是基础,是底座;另一方面,算力自身也因种种应用而具备价值。“如果没人用,算力也就没用了。将算力用好了,算力需求才会更多地迸发出来,也才能促成算力基础设施更快发展。” 沈林江说,“我们要强化一个意识——建算力中心,是希望它们提供能力,而不是提供一个物理设施。”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韩磊在调研江苏、安徽一些中小企业时发现,这些企业想用算力,但因为算力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算力服务价格较高,以及对算力中心运维、安全管理等存在顾虑,它们还没用上算力。
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得到政府部门充分重视。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出台的算力发展相关政策中,都包含提供“算力券”的内容,即给予购买算力服务的企业、研究机构一定的补贴。此外,优化全省公共算力服务能力,促进机柜租赁、包年包月等长租模式向随接随用、按需付费等短租模式转变;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鼓励长三角地区企业积极在江苏布局或者采购、租用算力资源等内容,被写进《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用意非常明显——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显著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提升算力资源的易用性。
胡建国坦言,只要社会上有性价比较高的算力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尤其初创型人工智能企业就能得到极大的支持,大大降低前期投资成本,心无旁骛地做研发。他留意到政府已经出台一些支持政策,还希望能有中长期的普惠之举,为人工智能企业再托一把。
韩磊还建议,各地政府在加强基础算力投入的同时,应注重挖掘一些用好算力的典型案例,做好引导和示范,让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能使用算力并从中获益。如此一来,既可有效推动产业升级,也能提高算力基础设施的服务效能,让大量投资真正发挥效应、撬动经济增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