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纪委监委借助大数据监督平台实现智慧监督转变

aixo 2024-06-01 09:18:21
算力 2024-06-01 09:18:2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王卓

一番按键操作后,几条异常问题线索便跳了出来。

“刚从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调取了某单位宁A*****车辆在某时间段行驶记录、照片,经比对是同一辆车,但该段时间驾驶人员信息与实际询问过的司机并不一致。”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上的一条公车私用问题线索向记者介绍。

借助大数据监督平台,银川针对公车私用等问题实现了向“智慧监督”的转变。记者了解到,银川市纪委监委研发“慧眼”公务油卡大数据监督平台,丰富完善“小额消费次数”“节假日加油次数”“节假日连续加油”“单日重复加油次数”等5个预警模型,并与银川市交警大队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同步运行、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两者的数据信息“互补而不重复”。

“去年以来,我们共采集公务油卡消费记录3万余条、非工作日公车行驶轨迹信息18万余条,发现违规使用公车典型案例3起,使隐形变异的公车私用暴露现形。”银川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先进的技术理念让监督执纪更高效。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平台+数据+机制”的大数据服务监督办案工作模式,推广应用大数据案件分析平台、大数据监督分析平台,构建起区、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构协同联动的大数据应用体系,推动形成适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的数字化监督格局。

纪委监委监督对象多、行业繁杂,需求变化快,这对运用大数据有效开展监督提出了挑战。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根据业务场景定制化汇集相关领域数据,开展专题数据建模分析,充分挖掘权力运行的监管薄弱环节或存在的规律性问题,目前已建立数个方向的大数据监督模型并取得初步比对结果。

据介绍,在应用大数据监督分析平台开展的“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招投标”“村集体资产收益与账目不符”领域监督中,自治区纪委监委已发现400余条疑似问题线索,通过深入甄别筛选,对其中100余条进行核实,核实率超九成。

基层监督网络在大数据的对比碰撞中越织越密。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点多、线长、面广,在凝聚有效监督合力方面,数字技术的作用尤其凸显。

中宁县纪委监委在整合民生资金、行政处罚、政府采购等数据信息,横向打通行业部门数据壁垒,建设“杞乡清风”智慧监督执纪大数据平台。以此为依托,该县又将村级集体“三资”基本信息录入,对村级集体“三资”事项进行动态监管。

“‘三资’情况不仅向党员群众公开,我们还与财政局、民政局等单位‘三资’管理工作开展联合督查,从平台随时调取村级账务原始材料,对督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暴露出的廉政风险点,从机制上查不足、寻漏洞。目前,已有针对性地为村党支部制定整改清单16份,督促整改问题36个。”中宁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不止农村“三资”领域,大数据监督还在更广泛的民生领域大有作为。例如,银川市纪委监委主动对接“12345”市民热线投诉举报平台,筛查群众投诉举报工单办理信息,精准“打捞”行业监管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以及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自治区纪委监委督促基层单位积极主动利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开展监督相关工作,平台累计访问量9370万次,发布公示信息7万余条722万人次,受理群众投诉3083件。

深挖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大数据监督还有更多探索空间。“我们将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运用数据碰撞、比对排除等方式,在重点领域从海量数据中及时精准发现问题,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业务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监督执纪执法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宁夏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