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科技助力荒漠化治理,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aixo 2024-06-03 12:10:43
算力 2024-06-03 12:10:43

央视网消息: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这“三北”地区。我国1978年就启动建设“三北”工程,开启大规模风沙治理。2023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已从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在这其中,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

数据大模型_数据大师_大数据

数据大模型_数据大师_大数据

在这片森林里,时间以秒计算。这一秒,气温26摄氏度,湿度80%,北方的风以5厘米/秒的速度拂过林梢,一平方米枝叶吸收的太阳辐射刚好600瓦。

数据大师_大数据_数据大模型

大数据_数据大模型_数据大师

科研人员将监测塔化作森林的秒针,塔上搭载的70多个传感器犹如森林的“神经末梢”,捕捉风、雨、光与温湿度的微妙变化。无人机与地基雷达将这338公顷森林、33万株树木的每一个细节编织成数据网络,构建起一座全息的“数字森林”。

数据大模型_数据大师_大数据

大数据_数据大师_数据大模型

在自然的尺度上,树木的成长缓慢而稳定。用“秒”为计量单位来造林,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

数据大师_大数据_数据大模型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站工程师于丰源介绍,“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大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与自然的森林相比,更加关注这片人工林的未来。它是否能在岁月长河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否长期稳定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每一秒数据的变化都是他们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策略的一个深度分析与思考。

大数据_数据大师_数据大模型

如今,建设仅4年的三座监测塔已累积了数以亿计的数据,庞大的生态系统云图谱还在衍生,让“三北”防护林建设有了大数据驱动的土壤,更长远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