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政:大数据+铁脚板,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aixo 2024-06-22 10:54:11
算力 2024-06-22 10:54:11

大数据_数据大屏_数据大模型

数据大模型_大数据_数据大屏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梁军

(赵静怡 记者 谢川霞)6月21日,记者从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民政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织密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兜住了全国人数最大的困难群众的“底”。

什么是“大数据+铁脚板”?“指在畅通低收入人口自主申报的渠道之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来,纳入到动态监测体系当中,这也是民政部门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主动发现需要救助困难群众的有效方法。”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梁军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线上“大数据预警”,依托各级建立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科学设置风险预警指标,通过部门数据比对发现风险并作出预警,既作为开展走访摸排的工作线索,又为相关部门分层分类开展救助帮扶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等服务支持。

线下“铁脚板摸排”,依靠基层民政部门和工作人员、村社干部、社会力量等,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申请相应救助;情况复杂的,可以通过“一事一议”办法集体研究处理;符合终止救助条件的,就及时终止。

“从运行情况看,此方式在多个方面精准识别、综合救助,今年以来,省级平台共推送各类风险预警线索24万条,各地通过对这些家庭走访摸排,已将其中近3万预警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帮助这些家庭解了燃眉之急。”梁军说。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