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群体智能崛起:多个小模型协同工作超越GPT-4o mini性能表现

AI世纪 2025-03-31
大模型 2025-03-31

目前,大型模型和智能体(Agent)的兴起显著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群体智能”的研究,该领域呈现出新的活力。

群体智能新突破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青年研究员白磊及其团队致力于探究小规模模型“群智增长”的运作机制。他们在多项解题任务中取得了初步进展。在90亿参数以下的开源小规模模型群体中,他们的模型性能已超越了闭源模型GPT-4o mini。这一成果展示了多个AI模型或智能体“协作”的巨大潜力,为群体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昆虫启发的研究

科学家专注于将昆虫的智能特点融入机器,从而开启了新的科研领域。他们开始着手研究能够自主协作的机器人群体。通过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控制技术,科学家希望机器人群体能够模仿昆虫群体的分工合作,以此提升机器群体完成任务的效果。

技术的三代演化

吴文峻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师,提出群体智能技术已进入第三代阶段。在2016年以前,技术主要集中于仿生控制的无人机器集群。自2023年开始,研究重点转向了基于大模型的通用智能体认知协作和社会群体智能。每一次的技术演进都代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智能体的特性与现状

智能体具备感知周围环境并据此采取行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它可以是软件、硬件或综合性系统,同时具备自主决策、适应环境变化及进行交流互动的能力。然而,当前主要依赖大型模型的智能体尚未完全成熟,Manus的用户评价呈现出正面与负面评价并存的状况。上海的科研团队已处于领先地位,他们致力于探讨不同智能体间的职责分配与协同合作,目标在于实现超越单一人工智能的集体智能水平。

科研领域的应用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依托群体智能技术,在多个学科领域的测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数学推理测试、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GPQA测试,以及金融领域的finQA数值推理测试中,其表现均超越了GPT-4o mini。此外,针对复杂的化学反应条件优化,多智能体系统展现出卓越性能;而在药物研发实验结果反馈的优化领域,该系统同样展现出超越传统方法的显著成效。

群体智能的潜力

尽管目前群体智能尚未能超越思维链,但白磊对其发展前景保持积极看法,并认为它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技术路径之一。在他看来,创造力是人工智能进步的根本目标,而科学领域的群体智能具有自我探索的巨大潜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如在化学反应条件优化实验中,群体智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优化效果,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关于群体智能是否将引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业界人士持有不同的观点。您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请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广泛传播。

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