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半导体生产优势显著,台积电前研发处长强调人才是关键因素
熟练的工程师和纪律严明的工作文化是亚洲在先进半导体生产领域的两大优势,但中国台湾芯片业的一位领军人物认为,不能把重要人力资源视为理所当然。
几十年前,美国和欧洲将芯片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拱手让给亚洲。现如今,美欧正在推动重要芯片生产的本地化。
台积电前研发处长、“台湾大学”重点科技研究学院教授杨光磊( Young)表示:“对于任何希望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供应链的国家/地区来说,人才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半导体制造最难的地方在于它有1500多个制造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大量的精确测量以及人脑智慧、经验和知识才能正确完成。”
杨光磊曾在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商工作过,包括惠普、格芯和台积电。他还曾担任中芯国际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并受聘担任英特尔的制造顾问。
近年来,杨光磊将大量时间用于在“台湾大学”培养新一代半导体人才。在拥有全球90%先进芯片制造能力的中国台湾,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人们对工人短缺的担忧与日俱增。行业领导者台积电正在与顶尖大学合作,建立半导体专业研究生院,以解决人才问题。
杨光磊在芯片行业数十年的观察使他确信,亚洲的“儒家文化”非常适合现代芯片制造。
“制造芯片涉及复杂的流程,必须把所有事情都做对,这些事情不适合大量的争论。大多数时候,需要高度精密和训练有素,而且能够严格遵守规矩和标准作业流程的人才,才能做出好的芯片。”
杨光磊补充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仍然认为中国台湾和韩国拥有发展半导体制造业的完美工作文化。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群受过扎实工程培训的专业人士,他们愿意服从命令,愿意加班加点把事情做好。”
儒家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有经验的导师,以及维护传统。儒家文化还注重社会及和谐集体主义,即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他说,日本也有类似的工作文化,这有助于日本重建芯片产业。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价值观则将创造力、创新和独立思考放在首位,而这些都是打造新兴产业所需要的。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半导体制造业曾领先全球。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已经改变了制造业的思维模式。对此,杨光磊表示:“要想重新获得这种优势,需要大量的时间,并重新拾起芯片制造的思维模式。”
他还认为,美国要想在芯片制造领域重获优势,就必须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亚洲文化和具有专门技术的移民。
然而,文化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多年来,美国的顶尖技术人才对进入半导体制造业兴趣不大,部分原因是有其他高薪技术工作可供选择。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网站数据,半导体制程工程师的平均年薪约为14.4万美元,而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为14.5万美元。
杨光磊表示,就连中国大陆也在处理这个问题,许多顶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选择不加入芯片行业,因为有很多其他高新产业可供选择,比如金融和互联网行业。
杨光磊说:“中国大陆在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时,急缺半导体人才。”
早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全球第一代半导体人才就是在美国培养和训练出来的。这些工程师后来在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大陆缺乏第一代芯片人才,后来也没有很好的智囊团或公司来指导和支持其产业发展。”杨光磊补充说,“早期,中国大陆完全依靠在中国台湾长大后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人才建立芯片产业,比如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及其后来的CEO邱慈云(Chiu Tzu-Yin)和王宁国(David Wang)。”
他说,中国大陆的另一个问题是高离职率和高晋升率。“由于中国大陆每年新建的晶圆厂太多,年轻人往往在晶圆厂工作一两年后,未经适当培训就从一个岗位跳槽到另一个岗位。这使得人才环境的基础相当不牢固。”